行业新闻

美国公布对华301关税清单产品排除程序和规则,中国也公布新举措

2018-07-11 weien
 连日来,中美贸易战硝烟弥漫。
 
相信大家现在都知道:贸易战中是没有赢家的,而且任何贸易战的结果都是双输乃至多输。
 
据悉,美国方面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他们企业和行业的“减痛”措施。
 
美国出台的“关税豁免”政策,就是在给这次贸易战中被主要伤及的美国自己的跨国企业提供走“后门”路的——这也证明了特朗普的贸易战就是“杀敌800,自损1000”。
 
7月6日美国起正式开始对34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加征25%的关税。同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突然宣布,那些会受贸易战影响的从中国进口产品的美国企业,可以有90天的时间向美国政府申请有效期为1年的“关税豁免”。
 
在提出申请后14天内,相关企业可以继续提供申请豁免的理由。如有反对者,可以在额外的7天里再提出他们的反对观点。
 
之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便会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决定是否给予“豁免”:
 
1、该产品是否在中国之外有可替代的货源;
 
2、是否关税会严重损害提出申请的美国企业或是美国的利益;
 
3、该产品是否对中国的相关工业计划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另外,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还表示,因为这种“关税豁免”是以产品为准的,所以一旦某个产品被豁免,所有进口该产品的美国企业都不会被征收额外关税,无论这些企业是否提出过申请。
美国对华301关税清单产品排除规则
● 申请排除的对象:
 
USTR公告称,对于此次加征关税的818个税号,利害关系方可以针对某个税号下的某个产品(而不是整个税号)申请排除。
 
● 需提交的信息:
 
有权申请排除的是美国利害关系方(US stakeholder)。申请人应当提交以下信息:
 
1、申请排除的具体产品的物理特性信息,以将其与同一8位税号下的其他产品相区分;
 
2、该产品对应的10位美国海关编码;
 
3、美国海关对被排除产品可以采取的监管方式;
 
4、申请人过去三年内每年从中国进口该产品的数量和金额;
 
● 排除的标准:
 
申请人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申请排除的理由,或者说证明其申请符合排除标准:
 
(1)该产品是否只能从中国进口,在美国或第三国是否可以找到该产品或可比产品的供应来源;
 
(2)对该产品加征关税是否会被申请人及美国其他利益造成严重经济损害;
 
(3)该产品是否与“中国制造2025”或中国其他产业政策密切相关。
 
● 排除的程序:
 
1、产品排除申请应当在2018年10月9日之前提出;
 
2、对于每一产品排除申请,其他方可以在14天内发表评论意见,包括支持或反对排除申请;
 
3、对于每一评论意见,申请人或其他利害关系方可以在7天内予以回应。
 
● 排除决定:
 
USTR将对每个产品排除申请逐一进行审查,根据特定申请是否符合前述的三条排除标准,作出决定。
 
如果USTR审查后决定排除该产品的,排除将回溯性地自2018年7月6日起生效,并在排除决定公告之日起一年内有效。
 
值得注意的是,排除决定是针对某个产品的,因此该决定不仅适用于提交申请的进口商,而是适用于该产品的所有进口。
 
● 申请方式:
 
排除申请应登陆www.regulations.gov网站,之后输入案号USTR-2018-0025,点击“comment now”进行网上提交。
 
● 申请注意事项:
 
1. 一个产品提出一项申请,如有多项产品,则应分别提出。
 
2. 申请人需提交一份声明,保证所提交信息完整且真实。
 
3. 如果申请包含保密信息,则需同时提交公开版及保密版,且在文件名中表明版本性质。用BC代表保密版,用P代表公开版。
 
针对美国公布对华301关税清单产品排除规则,我国商务部公布了一组回击美国对我发动贸易战的最新举措。
 
因此,面对美国对我国悍然发动贸易战的做法,我们在还击的同时,也要力求减少我方的损失。
 
正是在这样的考虑下,刚才我们的商务部公布了一组缓解美国的贸易战行为给中国带来冲击的新举措。
 
从商务部公布的信息来看,已经成形的一些举措包括:
 
1、把反制措施中增加的关税收入,用来缓解企业及员工的影响
 
2、鼓励企业调整进口结构,比如增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汽车的进口
 
3、给企业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和法律权益保护
 
同时,商务部门还在持续评估各类企业所受影响,并在积极对外征求意见建议,发挥我国人民群众的智慧一起来对抗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而个别受影响很严重的企业,也可以直接找当地政府部门反映情况。
美国出台的“关税豁免”政策,就是在给这次贸易战中被主要伤及的美国自己的跨国企业提供走“后门”。
 
而来自美国媒体的最新报道则是,特朗普目前还在考虑给被中国的反击伤及最深的美国农业提供更多财政补贴,有媒体甚至宣称特朗普政府可能会出面收购受影响的农民和他们的产品,再由政府想办法卖出去。
 
这也就意味着,目前这场由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已经进入了两国“看谁能最能扛最能耗”的阶段。
多位接受《纽约时报》采访的经贸学者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特朗普对中国等国家发动贸易战的一个最本质问题:他看似是想帮助美国的企业,可他与他团队那些混乱与缺乏清晰性的政策,却令他的”帮助”呈现出一种“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尴尬场景,结果就是很多企业乃至整个都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这些变化了。
 
最后,虽然我们今天出台的这些“减痛”和“补血”政策效果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但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把与美国的消耗战打下去;但相比起来,对于美国来说,除了中国这个伫立着自由贸易大旗的主战场,还有加拿大、墨西哥、以及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耗战在等着它。
 
用美国媒体的话说,特朗普已经有些应接不暇了。

新闻资讯

产品展示

客户案例

0755-25169645

周一至周五 08:30~17:30